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

主题: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遗失的抗战面孔。

发表于2013-08-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已结束68年,那些曾经参加二战的各国老兵,都享受着来自国家和民众补偿的优渥生活和至高荣誉。而在中国,绝大多数老兵收获的承认、尊重和温暖却太显寡廉。

 

中国的军人,一群无奈的群体,退伍基本被国家遗忘,不再是国家机器中的一员,谁还记得起你?一方面,他们长寿,一方面他们生活无着落,无奈的活着,生不如死吗?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在他们需要国家的时候,国家能给他们什么,而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以献上卑贱的生命。

 

 

杨逢钱,103岁,现居湖南永州道县蚣坝镇。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0师特务连任班长职务。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第4次长沙会战和衡阳保卫战。身受多处枪伤,现在身上还留着5颗子弹,身体很差,居住环境恶劣。

 

 

黄胜庸,108岁,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现居原籍。1927-1928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60师119旅357团;1932年参加1·28淞沪抗战,任团部少尉副官;1932年5月随部队回到福建,负责押送团部的军饷。后来部队解散,返回和平县老家务农。目前老人身体尚可,子孙合计110人,家族庞大。

 

 

 

发表于2013-08-15

麻进荣,100岁。1935年入伍,任职于第5陆军宪兵队,长官李宗仁。在西乡塘训练3个月后,从广西坐火车经长沙、开封、郑州到江苏省李宗仁维持长官部,负责保护长官安全。随李宗仁在台儿庄作战3次,三进三退,取得巨大胜利。目前生活贫困。

 

 

发表于2013-08-15

黎福珠,103岁,广东南海丹灶人,现居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38年因家里吃不上饭,出村寻找部队,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65军157师,于广东新兴受训完后被编到机关枪连当通讯员,同年部队开拔到清远与日军作战。目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记忆力不是很好,心愿是想要一枚纪念章。

 

发表于2013-08-15

欧阳维正,102岁。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73军77师。参加了江西马当保卫战,到湖北守过长江,参加过第1、2次长沙会战。目前老人身患脑瘤,大小便失禁,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发表于2013-08-15

李水松,88岁,广东梅州兴宁人。1944年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到兴宁兴民报名入伍。然后集中前往江西瑞金训练,分配到青年远征军208师638团迫击炮连。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杭州训练,1946年回家务农。目前老人无低保无收入,与女儿生活在一起,长年需带导尿管。

 

发表于2013-08-15

黄刚,94岁,湖南长沙县福临铺孙家桥人。参军后被分配到重庆,在宪兵第3团团部教导队任排长。1942年第3次长沙会战期间,被调回湖南长沙,协助58军鲁道源部作战,负责督战、指导,并调查宪兵内部存在的问题。1944年想返回重庆,但是部队被打散,后到54团做副官及作战参谋,54团被打散后,加入广西民团阳朔白竹指挥部做参谋,在荔浦,阳朔,永福一带打游击。目前孤身一人,无收入。

 

发表于2013-08-15

何国清,94岁,湖南永州人。曾于黄埔军校第17期学习。后任军事委员会别动军第7纵队直属中队长,少校军衔。直属中队主要负责别动军第7纵队司令部的警卫工作,也在衡阳、祁阳一线进行游击作战,采取以大吃小的战法伏击日军。老人现在孤身一人,生活贫困。

 

发表于2013-08-15

何凤祥,96岁,广东梅州兴宁人。1938年加入“河源抗敌救援会”,曾于黄埔军校桂林第6第17期步科学习,毕业后到12集团军第3野战补充团,后进入第4军军部人事科任参谋,参加了长沙会战,广州沦陷后驻扎粤北韶关坚持抗战。1949年回乡务农。目前老人无低保无收入,仅有每年黄埔同学会的补助。

 

发表于2013-08-15

陈惜强,96岁,广东梅州人,现居广东梅州市梅县丙村镇联和村。1942年4月26日在梅县应征入伍,后从梅县走路到韶关再坐火车到湖南。同年8月在湖南衡山补充至74军炮兵连,参加过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常德会战。目前靠捡废品维生。

 

 

青蕴金,97岁。1938年于黄埔军校武冈17期步科学习,2年半后毕业,分到国民革命军46军19师55团第一营营部。1941年在衡阳的雾山与日军作战,后转到广东廉江与日军继续作战,在海南接受日军投降。目前无收入,政府每月补贴50元。

 

发表于2013-08-15

唐祖桐,94岁,湖南东安人。曾在黄埔军校汉中1第17期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高炮42团8连观测手,参加了太原会战,后转至国民革命军27军45师,在河南、陕西与日军作战时负伤,至今仍留有一颗子弹在体内。在军政部165后方医院疗伤后考入军校读书,一年半后再上战场,分入27军补充团。1945年2月转入第1军167师,参加了豫西会战。1950年回到原籍。目前老人身体较差,家境一般。

 

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