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宫庭建筑

发表于2005-08-29
中国宫庭建筑
长江、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建筑史上同样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宫廷建筑则是这个智慧的民族的独创,它反映了中国的建筑历程,对亚洲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宫廷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简明的规律性。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层层相接地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中国的建筑通常以长向为正面,大门位于正间中央,为了避免中心线落在柱上,除少数例外,建筑间数均采用单数。各间面阔一般是明间较宽或中央数间相等,而梢间、尽间较窄。这样安排使建筑物显得主次分明,整齐而有变化。

    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主要取决于屋主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个人需求三个方面。屋主的社会地位越高,经济实力越强,房屋的规模也就越大。如故宫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单座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布局是主座朝南,左右对称。

    多组的建筑群的院落,一般是向纵深方向发展,院与院作行列式的排列,而一直行一连贯的院落总称“路”,典型的巨大建筑群以“中路”为主,左右再发展出“东路”和“西路”

    所谓主座朝南,就指中路、东路、西路中主体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这种布局是由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中国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一年四季都从南方照耀。所以面向南方的布局也就面向太阳,这样比较便于采光。

    所谓左右对称,就是指东路和西路以中路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这种布局源于儒家思想中的“礼制”观念,并与城市规划的平面组织充分结合,成为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例如,北京故宫的中轴线延伸到宫城以外,形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使得北京城中几乎所有重大建筑的布局都以它为基准。

    以上所述间架制度和院落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布局的秩序美,它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所在。

    中国建筑的三分法(台基、屋身和屋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流行了。敦煌莫高窟里的古代壁画的宫室就是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组成的。

    台基、屋身和屋顶这三个部分形式不同,作用不同,建造的材料也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组合并不具有必然性。有的时候,这三个部分是可以独立发展,自成一体的。

    独立的台基就是“坛”。天坛、地坛等实际上就是一座独立的台基。高台也可以看作是台基独立发展而成的一种形式,只是它比一般的台基高大。
屋顶如果独立发展,就会形成亭、榭一类的建筑。
    台基发明之初,完全是为了防止住房被水淹没,只具有实用的功能。后来随着台基不断地加高加大,开始显现出一种庄严的外观。打起仗来,居高临下,也有利于防御。于是,新兴的奴隶主阶级就驱使大批奴隶为他们建造高大的台基,这时,台基就不再仅仅是一种防洪的措施了,而具有了显示权势和地位的含义。
    最初的台基因为是土制的,所以很容易损坏,后来就用石材和砌砖来作保护。这一时期的台基,风格简朴,有一种古雅的美。
    六朝之后,随着佛教的大量输入,中国台基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须弥座出现了。
    由于它非常适合于改造中国传统的台基,使之趋于美化,所以竟被完全吸收了进来。此后中国主要建筑物的台基,墙身、影壁的底座,甚至皇帝宝座的底座,无不采用须弥座这种形式。
    除了基身以外,台基还包括两种必要的附属元素——台阶和栏杆。台阶和栏杆不仅具有实用的目的,而且在美化台基外形上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栏杆以它复杂多变的线条,使台基的外形变得丰富起来;又以那些雕刻精致的吉祥图案,使每一根望柱都成了精美的艺术品。一层层的台基,一层层的栏杆,它们构成的形状千变万化、波澜壮阔。角度不同、方向各异的台阶,更以纵线条冲破横线条的层层垄断,从而使台基以上的部分与整个大地得以贯通,形成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基除了立面形状多种多样,平面形状也是有不少变化的,有方形、矩形、工字形、三角形、梅花形、十字形、八角形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是“标准化”和“自由发展”两种方式同时并行的,既有一般,也有特殊,这可以算得上是发展建筑事业中的一些很好的历史经验。可惜的是,“自由创作”的面还是小了一些。尤其在宫廷建筑里,台基的平面形状更是被矩形、正方形所垄断,而“工”字形、“十”字形其实也不过是矩形的一种组合。缺少曲线和方向上的变化,必然导致僵硬、呆板,这不能不是宫殿建筑缺少生气的一大原因。但也正是单一、排比的形制,赋予宫廷建筑统一、威严的美,这种美不是阴柔的优雅与温和,而是阳刚的雄壮和威严。
    建筑在台基之上的,是屋身部分。
    世界上几乎所有建筑的立面构图重点都被放在屋身之中,正是屋身上那些优美的形状,和谐的节奏,杰出的雕塑,繁多的装饰,使建筑成为一件崇高的艺术品。
    然而,中国建筑却是个例外,它的构图重点不在屋身。
    中国建筑的屋身部分可以说是一笔带过,除了柱子、隔扇和墙壁以外,通常都没有什么花样。非但如此,屋身还尽量避免一些非功能性的装饰,以免妨碍使用效果。
    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的份量似乎只以压倒其余两个部分。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建筑,就是一种屋顶设计的艺术。”这些屋顶以其庞大的体量,为中国宫殿建筑艺术增加了无穷的气势。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有着众多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大都是从人字两面坡或四面坡的原理加以变化组合而形成的。
    庑殿顶是中国最早的屋顶样式,后来成为古建筑单檐屋顶中最为尊贵的一种形式。庑殿顶前后左右成四坡,由四坡屋面及5条脊组成,正中为正脊,四角为垂脊。
    正脊两端的枢纽上多饰以龙形,此龙口含正脊,因此称作“正吻”(“吻”就是唇的意思)。垂脊的端部则饰以仙人、走兽、垂兽。走兽俗称“小跑”,它的多寡按建筑等级一般采用单数,仅北京故宫太和殿用至第十个,等级最高。
    次一级的屋顶是歇山顶,它实际上是庑殿顶的一种变形。歇山顶的主要特征是在左右屋顶的坡面上多了一部分山墙,因此它比庑殿顶多出4条戗脊,加上原有的5条屋脊,一共是9条屋脊。所以歇山顶又可以称作九脊式。
    悬山顶和硬山顶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它们同属于二面坡类型,区别在于:悬山顶的屋檐悬伸于山墙之外,而硬山顶的屋顶并不悬出山墙之外。
    上面介绍的几种屋顶形式,具有一处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条正脊。而攒尖顶,却没有正脊,它的屋面呈现为一个锥体,屋面交汇的地方就只有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顶。
    依建筑物平面形状的不同,攒尖面又可分为圆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等形式。
    在次要建筑物中,常将前后两坡的筒瓦在相交时做成圆形,而不采用正檐,这就形成了卷棚顶。
    单檐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形式就是“重檐”。重檐是檐廊部分自成一个屋顶构造而成。居殿顶、歇山顶、攒尖顶、都可以设计为重檐的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屋顶,一旦加上重檐,都会变得更加华丽壮观,更加富有尊严。例如,故宫的太和殿,就是以重檐虎殿顶作为屋顶形式,而这种尊贵的屋顶形式,也只有地位极高的人物才能享用。
浅析古代四合院的建筑文化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的历史文化底蕴。四合院——中国最具建筑文化底蕴的象征之一。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古代儒家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承载此浓郁的思想,则四合院即自然成为古代贵人的身份及地位的象征之一。 

四合院不只是几间房子。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化的立体结晶。不是砌几堵墙盖上个顶,就叫四合院。四合院是砖瓦石当作笔墨纸,记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各种国外的一些建筑风格的不断涌现,人们的居住文化正走向多元化,具有各种文化内涵的楼盘也层出不穷,而四合院持特殊的文化底蕴正越来越倍受人们的关注。在全国各地一些运用四合院的古典文化装扮的楼盘都在销售中倍受关注,由此可见,运四合院的古典文化内涵和现代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楼盘,其整体结构和文化内涵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填补此类住宅市场的空白,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居住文化的追求及四合院的特殊文化魅力。 

1.   四合院的大门 

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四合院的大门可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屋宇式大门级别要高于墙垣式大门。屋宇式大门又根据门柱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广亮门、金柱门、满子门和如意门。这些大门中广亮门的级别最高,墙垣式大门是四合院中级别最低的。现今住宅门庭的主题则以实用为主,而在美观设计上略为欠缺,然而门庭的美观在一定程上可以提升楼盘自身的附属价值。北京及全国各地一些具有古典内涵的楼盘中在运用门庭结构时,将主门与文化门分别而建,充分考虑实用及美观相结合,这样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 

2.   四合院的影壁 

四合院的建筑讲究含蓄祥和,不论门第高低,大门内都有一扇影壁,既遮挡住了院内的杂乱,又美化了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别具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嵌在上面的吉词颂语。影壁虽然是四合院的附件,但也显示出与四合院氛围完全吻合的文化特征,都寄托着主人祈祝祥和、平安的愿望。影壁相对在现代的建筑结构运用中则更是少之甚少,却延伸出其在室内的运用,由于消费者对美观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影壁将会在以后的建筑中风潮渐起。在策划中可以对其(影壁)上面的文化内涵加以运用,以提升楼盘的文化内涵。 

3.   四合院的庭院 

庭院是室内与室外的连接部分;是静与动的连接部分。而四合院的建筑格局讲究独家居住,与人无争,恬静而安祥。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放,院落较为宽敞,可以在院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饲鱼养鸟。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以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庭院也是四合院与楼房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四合院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决定的。中国人居住的一个空间里面必须包含着一部分没有房子的庭院,这个院子是属于大自然的,所以整个人生活在一个和大自然非常亲近的环境里面。四合院的庭院绿化,春——赏花;夏——纳凉;秋——结果。一年之中三季花木扶疏,清香四溢,情意味浓。可见庭院的美观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消费者对楼盘的购买欲望。庭院在策划过程中要做到精而美,在地形结构上可以根据设计规划来确定,但在布局上一定要自然,不能只求草地的视觉效果。 

4.   四合院的环境配套 

除房屋建筑外,与四合院整体环境配套的,还有院内的花草、屋内的家具以及床头、屋脊的装雕、彩绘,可以说庭院之中,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有说不尽的学问,说不尽的讲究。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和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四合院是非常讲究绿化的,院内除通向各房间的十字形砖甬路外,其余都是土地,可以用来植树、栽花、种草等。环境配套在现实楼盘中主要运用到楼盘的绿化中,真正意义上环境配套与楼盘的绿化不属同一概念,楼盘的绿化只作为环境配套的一部分,其他环境配套可以表现在:楼盘的休闲功能、感观功能等。如北京的一些类似楼盘,在环境配套上也是独树一帜(林阴小道的设计、人工湖的制作、凉亭的设立等),在满足物业绿化的功能上,同时体现业主休闲及人性化的感观思想。 

5.   四合院的色调 

四合院用色讲究协调、淡雅,整个院落建筑多为材料本色。在现代建筑结构中,色彩和质感对住宅外形美观也起着重要作用。按住宅性格,在南方,宜采用较清淡明快的调和色为主要基调,如白、浅灰、浆黄、淡绿;一些较鲜艳的色调,宜少量重点对比使用 。有时要表现一种豪气、贵气,也有用淡红为主调的,但不宜大红大绿,给人刺激而使人产生不安定的情绪,认为此处没有居住气氛。墙面的色相和线条的分划,色调的图案处理,阳台和屋顶的重点装潢,可以表现一种向往美好的生活气息和安宁家居的气氛,但要注意色块构图的均衡,风格的协调统一。材料表面除色调处,还有粗细、明暗、新旧、凹凸等质感,善于对上质感的对比、类比、组合处理,将对住宅造型产生深刻的作用。地方建筑材料的应用表现地方风格,令人有兴趣感,光浴的局部幕墙给人以现代感,色感与质感的整体巧妙配合,可描述一种生活形态,表现一种毫无掩饰的文化品味。 

由此可见,四合院不仅仅简单地是四堵墙带一个顶的房子,它凝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如此厚实的文化底蕴运用于现今的楼盘中,则不失为现今楼盘居住文化的又一提升。

新式四合院的开发
       新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完美的定势。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同样,这适用于现代新式四合院的开发。
n   新式四合院开发应采取吸“取传统元素,有继承的创新”原则
 从原则上来说,我们并不赞同对于古建筑的全盘复制,一是很多技术已经失传,建造出来“复古”的建筑很多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产品;二是时代在进步,建筑也在进步,几千年来中国民居是一直有变化并不是因循守旧的,做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不是原版克隆,而是有继承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且恢侄谰呱裨嫌爰壑档亩?酱蟮匚幕??咏ㄖ?问缴侠唇玻?盖?昀粗泄??辰ㄖ?恢苯艚粑?浦泄??车摹疤烊撕弦弧钡娜宋睦砟睿?康魅擞胱匀坏暮托诚啻Α4ΥΡ硐至酥泄?说囊恢执?车恼苎Ь?瘢?庵志?褚话闾逑衷谖宕蠓矫妫?br>Ø  人与自然亲合的思想观念
西方建筑文化观念中的逻辑观念是天人相分,即人与自然是相对抗的,建筑是这种原本对抗性及其可能取得和解的确证。而中国人一向是亲和大自然的,认为建筑作为一种人工方式,并非人在自然之外的另一个因素,而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和回归。《易经》中就曾经说过“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这里一个“以待风雨”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现象不是抵触,而是对其容受、等待与接纳。中国人自古就崇尚“有机建筑论”,这与我们目前国外“有机城市”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甚至大大超前。
Ø  “建筑即宇宙,宇宙即建筑”的时空概念
中国人一直把建筑理解成宇宙的时空概念,《说文解字》说“宇,屋边也。”“屋边”即屋檐,可引申为屋顶。所谓“宙”,其本义指梁栋,《淮南子》高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建筑具有其独特的时空性,当中国人在面对建筑时,将其看作属于人的自然宇宙(天地),只要经济、技术、材料与地形条件允许,就尽可能将建筑建造的很大很坚固,以象征“宇”的广阔,“宙”的长久,即象征自然宇宙。
Ø  “亲地”“恋木”的大地情节
作为东方特有的大地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亲地”“恋木”的特点。中国人的建筑非常讲究“地气”的说法,觉得人是离不开自然的,因此把建筑融合在大地中,同时在选材上,又尽量选择木材石材,在室内布置、结构设计、庭院建造上,无不体现着“亲地”“恋木”的因素。
Ø  淡于宗教兼浓于伦理的“实用理性”精神
一直以来,中国人是一种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国家,从“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信仰支撑自古以来就不是宗教,而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观念,以伦理来代替宗教。因此体现在建筑上,中国的城市、宫殿、陵墓、庙坛、民居、寺观、园林等,无一不是或者强烈、或者平和、或者明显、或者隐约地体现一定的伦理文化主题,伦理是中国建筑的基本文化准则与居住理念。
Ø  达理而通情的技、艺审美
中国建筑文化是礼与乐相统一的文化,是礼(伦理规范、实用理性)与乐(首先是诉诸情感的艺术与审美)的统一,是内在的令人精神意志肃整的伦理、发人深思的自然哲学与外在的令人心灵愉悦的情感形式的和谐,是天理与人欲的同时满足。
这五种要素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人几千年建造房屋的理念中,因此我们在修建新式四合院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时全盘复制其形式,而是融合继承这五种要素,无论其是用传统的工艺、传统的材料来建造现代建筑,还是用现代的工艺现代的材料来建造有传统特色的建筑,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传统的建筑符号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建筑设计理论层面与普通居住者之间最直接的共鸣点,但一味地抱守和复制传统或者生硬而突兀地在传统中安插现代带都是不可取的,这点是北京曾经的夺回古都风貌运动是个典型的失败例子,相对来说一些国外事务所或华裔设计师反而做的相当出色。如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它脱胎于中国的密檐塔,但没有用一点传统的材料,没有累赘的装饰,功能毫不受损,即富有现代感,又有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韵味。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虽然也是取之中国传统文化,他却没有简单的把那个古代帽子扣在现代建筑的顶上,而是深刻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强调了历史主义和地方文脉,但是又不动神色不显张扬,是把其精神融合到设计中的每个构造和细节中。虽然SOM是国外的建筑公司,然而他们能够抓住中国传统的精髓,并赋予现代化的表现,其设计是极为成功的;贝聿铭虽然是华裔设计师,但是他也从民居中吸取了精华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后予以全新改造,因此毫不夸张的说,香山饭店仍是国内目前最体现民族气质最有建筑品位的建筑,虽然它是二十年前设计的。
n   新式四合院的开发类型
我们先来提炼四合院的精髓,北京的四合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庭院的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四合院中的体现就是建筑与院落的关系,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对话,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围合的理念与国外建筑中的围合不同,国外的“围合”更多的是一种看似封闭实而敞开的空间,中国的庭院围合则是半封闭甚至大部分是全封闭的的类型,这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现代建筑的构造中,我们可以吸取其精华来构建现代建筑。
新式四合院的建造依照其选址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方法。城区内土地有限,并且地价很高,并且要用老城保护相关,因而除了为少数人个性化定制生产的四合院外,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的建造,如位于后海的“龙岳洲.海后珍藏”项目,他不是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而是现代的城区低密度住宅,但是他又是一个新式的仿古建筑,将房地产商业运作与什刹海周边古城保护融合起来———项目规划承袭传统四合院样式的精髓,采用中式古典半围合的设计方案;园林是精致小巧的江南风格,步道、跌水与竹丛相映成趣;立面与整体风格采用了以灰瓦硬山卷棚屋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符号,暗合钟鼓楼、什刹海传递的古城文化韵味。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设计及自身的现代创新是修建保护区内房地产开发的一条比较可行的方法。
在近郊或郊区修建新式四合院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郊区大面积的土地进行自我创新。可以修建成富有传统意味的别墅区,如成都的“清华坊”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很好的TOWNHOUSE项目,其“现代院落式民居”的做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还在建筑界内引起了震动。另外也可以采取“万科西山庭院”的做法,只取其意,不取其形,外立面没有丝毫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但是小区的规划承袭了中国人对传统宅院生活的情感需求,社区由13个的“大院”组成,每个院子有自己独特的庭院景观,居中有院、院中有庭。一条伸向西山景观的绿化休闲地带穿越宅院之间街区,打破传统宅院的封闭感,在社区里能充分感受近在咫尺的天然山水,暗合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和亲近自然的传统。
新式四合院不仅仅可以应用在普通住宅设计上,还可以用在写字楼的设计上,这儿说的写字楼指的是商务花园,产业以高科技园区、总部办公为主,例如“总部基地”,可以参考其概念在北京的郊区各大产业区以四合院的形式建造,每个院落就是一个公司。还可以修建成度假村及酒店,香山饭店的成功就在于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传统中创新。
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写字楼商业,在传承传统的道路上,我们借用一个文化学者的话来结尾:“我们需要借鉴的不时某一个形体,而是需要借鉴的途径,这个途径永远能让我们每个人——就像释迦牟尼所说的——循着不同的道路到达完美的境地。”


建筑风水论
有专家认为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风水之所以几千年能够保留下来,是有它的道理的。风水中的"气"和"水"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后总结出来的,是在大量的经验基础上,以统计概率的形式表达的,如果片面理解中国文化,认为风水不能和西方的思想体系接轨就加以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 
生态建筑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看作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建筑必须和人一起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是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让笔者简称他们为:"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一致"派吧。
"风水里大部分是迷信,但也内蕴某种科学"
有的专家在认真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风水学的关系后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富有哲学思辩色彩的或科学合理的东西,都被有意无意地披上一层巫术的外衣,推衍数千年之久,至今仍然阴魂不散的风水,则是典型。风水里大部分是糟粕,但也内蕴着某种科学和合理的成分,如果将这一部分的意义和作用无谓地夸大,则会曲解了古代中国人对建筑空间思考的真实内涵。 
风水与风水巫术,是中国古代诸多的巫术观念在建筑领域中的一种延伸,是古代中国人与超自然力之间的一种交往沟通形式,是有宗教巫术色彩的。在西方,人们信仰宗教,可以到教堂去祷告,而对中国平民姓而言,要对超自然进行解释,惟有求助于风水了。
风水学可分成两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关注建筑空间,如山形水貌,藏风纳气。用现代建筑学阐释仍然有一定合理性。而理气派则有明显的方术色彩,把什?quot;宇宙场"和个人起居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伪科学"。
对这第二种著作观点,笔者简称他们"区别对待"。
"风水绝对是伪科学,是祸害。"
更多著作及学者认为 风水之说绝对不是什么科学,而是阻碍中国人去发展科学的祸害。
古代科学不发达,迷信与科学揉杂在一起,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特点。
风水是建立在易学的基础上。易经里有很多智慧的东西,但两千年前的一本书,管得了两千年后的建筑规划吗?至今一些农村两姓氏还为争风水而大出打手,一打几代人,这就是愚昧,这也是民族的悲哀。有人已把易学歪曲了,什么算卦,看相都美其名为"易学"。
还有风水书里头一些道理,属常识性东西,不是什么风水,比如"坐北朝南"之类,其实连蚂蚁、老鼠也懂要坐北朝南嘛。四合院里的水不能直流出去,要拐两个弯,这就是风水上的讲究。但用现代建筑理论来解释,水拐两个弯再出去根本就是多余,还造成排水不畅呢,这类风水害人不浅呢。
持上述观点者,笔者简称他们为"反对派"。
上述三种意见我相信还会争下去。理越辩越明,这不是坏事。
不过有趣的是:当一些人认为"风水"一词已过时,应向西方靠拢,采用"建筑与环境"、"地理与环境"、"居住与环境"等等新词时,一些有识之士却愿意回归或要还中国"风水"之本来面目,为中国"风水"平反、正名呢。

建筑风水原则:
屋外环境成功法则
屋外环境法则一:电磁波会干扰人的思维。电磁波:高压电塔、高压电线、电站、变电所、长期在这些地方居住,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
屋外环境法则二:直面而来的路会给人造成不安全感。如果有一条大路直接向住宅冲过来,就好象所有的车辆随时向住宅冲过来一样,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不安全、不稳定感。
屋外环境法则三:尖状物体会给人心理造成“危险”的暗示。如果住宅周围有大楼的角或尖状的物体冲射到住宅,就会使人产生危险的暗示。
屋外环境法则四:光污染是人类的“杀手”之一。光污染:大楼玻璃幕墙、水面、白色地面等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射光。
屋外环境法则五:天桥是人类的“杀手”之一。住宅在天桥旁边,并且低于天桥高度的住宅,更易受汽车噪音和尾气的危害。
屋外环境法则六:住所不要被四周的高层建筑包围。
屋外环境法则七:住宅两侧的建筑物,右边不要高过左边
屋外环境法则八:不要在施工工地旁安居
屋外环境法则九:不要在高污染地区居住
屋外环境法则十:不要在铁路的两旁居住
屋外环境法则十一:不要在火车站旁居住。火车站旁负面磁场紊乱。
屋外环境法则十二:不要在菜市场内居住。菜市场内,杂气太多,太混乱。
屋外环境法则十三:住屋不要在死巷尽头
屋外环境法则十四:庭院内的状况就是主人运势的反映。庭院杂草丛生、景象衰败,也会带到主人的工作和心情中去。
屋外环境法则十五:不要让住宅围墙爬藤缠绕
屋外环境法则十六:庭院内和住宅内的植物一但枯萎要马上剪掉屋外环境法则十七:好风景不一定是好环境。好环境与风景之别:好环境的地方风景必佳,居住其间,令人神清气爽。但风景美丽的地方,环境却未必好。比如美国的大峡谷,风景绝佳,就环境而言,却是标准的穷山恶水。
屋外环境法则十八:不要把住宅建在悬崖边上。环境充满险象,不宜居住。
屋外环境法则十九:不要住在河水往外流的房子里。河水宜“S”形流向最好。
屋外环境法则二十:屋前绿化越多,房子的正面磁场越大
屋外环境法则二十一:要住在背靠山,前有水的地方。水可以是街道,山可以为高楼大厦。
屋外环境法则二十二:要住在被大路环抱的地方
发表于2005-08-30
发表于2005-08-30
发表于2005-08-30
发表于2005-08-30
发表于2005-08-30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