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广西新型城镇化足迹:从规模扩张到“人的城镇化”

发表于2013-06-05

来自农村的“城市边缘人”

站在眼前的小刘,阳光、淳朴。

去年,24岁的小刘从桂林临桂农村来到南宁,在父母开的粉店里帮手。

 

发表于2013-06-05

每天,小刘要从早上7时工作到晚上十一二时,除了春节的十几天,基本没有假期。“很累,每天三点一线:上班,吃饭,睡觉。”

 

发表于2013-06-05

一年多的城市生活,并没让小刘改变什么,“除收入增加以外,更忙了。而且每天上班,做着同样单调的事情,很烦。”

 

发表于2013-06-05

如今,小刘平均月收入能超过4000元,“只要有钱赚,能养活自己,是不是城市人都得待下来。”

发表于2013-06-05

如今,小刘平均月收入能超过4000元,“只要有钱赚,能养活自己,是不是城市人都得待下来。”

发表于2013-06-05

“县里的同龄人基本都在城市里打工,即便再差,做个临时工一天都有60元到70元收入。”

 

发表于2013-06-05

对于未来,小刘很迷茫,“没想过,生意好,就待在城里;实在做不下去,还是会考虑回去的。但现在回去了也不知道做什么。”

 

发表于2013-06-05

城市中,像小刘这样来自农村的“城市边缘人”,很多。

自治区党校教授陈华将之比喻为“城市候鸟”。

 

发表于2013-06-05

以前多年的城镇化,这些“城市候鸟”属于被增加的数字部分。“光想着把城市做大,没考虑到人,结果就是唱空城计。”陈华说。

 

发表于2013-06-05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3.2%,但其中1.6亿左右农民工还没有完全成为市民。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根还在农村。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