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福建海上生活:海上养殖户的家园

发表于2013-07-25

海上渔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过半的人只有小学文化。自2011年以来,三都边防派出所在辖区密集养殖区海域开设了3个“海上渔排识字班”,手把手的教渔民写字、识字。

 



 

发表于2013-07-25

但渔排上没有医院。一位妇女在海上诊所的渔排上打点滴,这里只有三家这样的小诊所,近万名渔民,看小病时都会选择在这样的诊所吃药打针。

 



 

发表于2013-07-25

一位渔民将船舱里的污水直接倒进了海里。渔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垃圾都直接排向大海。平时上厕所也都直接排到海里,个别小木屋甚至没有厕所。在渔排间狭小的通道,随处可见草梗、白色泡沫和各种各样的垃圾、废弃物及死鱼。

 



 

发表于2013-07-25

目前,海上垃圾的管理存在真空,不但渔民的生活不好过,也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三都澳12万水箱密匝匝的养殖,已经让这片海域越来越难以承受,越来越多渔排已经人去排空。每当退潮之后,黑色的淤泥暴光在三都澳礁头码头的阳光下,富氧化的水体散发出阵阵腥臭的气味。

 



 

发表于2013-07-25

渔民从陆地废品回收站卖来大量空的塑料瓶当做水产养殖用的浮标。这些陆地上的垃圾,被养殖户以三毛钱一个的“高价”收购,用于海上种植鲍鱼吃的龙须菜。龙须菜的价格每斤1.4元。而去年每斤只要7、8毛。但龙须菜、海带等种植过度,如今已经威胁到了水上交通运输安全。

 



 

发表于2013-07-25

一位渔民在展示养殖的鲜活鲍鱼。渔民说:近年来,腐败与公款吃喝受到遏制,致使许多海鲜价格暴跌。前年每斤鲍鱼卖到90至100元,能挣点钱;去年每斤60元,还能保本;但今年却卖出“白菜价”,每斤鲍鱼30元,做的都是亏本生意。

 



 

发表于2013-07-25

海上流动“超市”船上的老板杨金成,长乐人。三年前,他和妻子还在三都澳养殖大黄鱼,当了十几年渔民。后来因亏损100多万,他把渔船改装成了“超市”,将从宁德市区运来的生活用品、蔬菜卖给渔民。两年后,基本还清了外债。杨金成夫妇笑着说,“现在鱼在降价,蔬菜在涨价。”

 



 

发表于2013-07-25

礼拜日,一名基督教徒在青山渔排督教堂唱诗歌,教堂在海上养殖区已有十年的历史。每个周日,基督教会会派出一艘船只专门接送教徒。牧师在台上祷告时说:“虽然现在市场不好,但希望万能的主能指领我们摆脱困境……”

 



 

发表于2013-07-25

在哪都能生存,但是到哪就有破坏,中国人始终不会保护环境

发表于2013-07-25

世界著名的天然深水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