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什么叫影响力!华润与宋庆龄携手发动“一碗饭运动”不得不说的事

发表于2013-11-26


  抗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募捐活动要数“一碗饭运动”。所谓“一碗饭运动”,顾名思义,就是每人用“一碗饭”的费用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这个运动最早由美国医药援华会、妇女赈济中国难民会等团体于1939年首倡。其指导思想是:在美国人民和华侨中筹措捐款,购买药品和医疗设备,以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并确定每年举行一次。“一碗饭运动”获得了美国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响应。旧金山唐人街更是万人空巷,广大侨胞纷纷慷慨解囊。第一届“一碗饭运动”就获得捐款20万美元。此后,“一碗饭运动”扩展到英国、加拿大、南美洲等许多国家,影响甚大。


1941年7月1日,香港湾仔著名的英京酒家,宾客如云。在英京酒家的宴会厅里,香港各界名流荟萃一堂,当时正值盛夏,虽然顶上的吊扇和在当时算得上是豪华的落地电扇转个不停,但由于来宾很多,仍然暑气蒸人。尽管大家挥汗如雨,苦热难当,但气氛活跃,情绪热烈。


此时,穿着浅色短袖旗袍的孙夫人宋庆龄率先登台致辞,诚挚热情的呼吁:“国际人士对中国的援助很热烈,中国人对中国的事业应该更关心,更积极的赞助一碗饭运动。我们设想一下,能让中国难胞百分之四十死于饥寒交迫之下吗?伸出诸位底仁慈的手腕吧!去援助水深火热的人们!”


孙夫人在这个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胸怀祖国、心悬人民的高尚情操,深入群众,事必躬亲的工作热情和实干精神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和赞扬。原计划发售餐券1万张,每张2港元,共计2万港元。最后纯收入达22144港元,国币615元。英国赈华会香港分会将款项凑足2.5万港元,全部捐赠给工合国际委员会作为救济基金。


据了解一碗饭运动最早是由美国医药援华会和在美国的中国难民紧急赈济会、妇女赈济中国难民会、工界赈济中国难民会等团体于1938年在美国发起的,当年即获得捐款20万美金。1939-1940年举行第二届,运动扩展到美国40余州,大小城市200余处。1940-1941年又举行第三届,3届共获捐款60万美金。一碗饭运动不但遍及美国全国各州,连西北部边陲的阿拉斯加地区和檀香山均纷起响应。


据美国医药援华会负责人施蒂芬说:发起者所以要取名“一碗饭运动”,首先是取自中国西汉“漂母助韩信”的故事,藉以表示美国助华为一种“纯挚之同情心”。曾帮助汉王刘邦建功立业,后来得到汉王拜将封侯礼遇的淮阴人韩信,青年时代却十分穷困潦倒,他常到淮水钓鱼卖几个钱糊口,有时钓不到鱼就只好饿肚子。当时在淮水边浣纱的一个老太婆,看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来的饭分一碗给韩信吃,韩信非常感激,说:“我将来一定报答你”,老太婆反而生气地说:“谁要你报答!”后来韩信拜将封侯,扬名天下,就给历史留下了“漂母助韩信”的动人故事。施蒂芬说:“发起一碗饭运动表明美国民众助华,既非如市侩之流,专以利益交换为前提;亦无炫示富贵之心理,而使受者有耿耿不安之感焉。”其次,“中国人民以饭为生,取接济米饭,普渡众生之意,所谓‘一碗饭’者,即助华运动之象征耳”。再者,人天天要吃饭,“每饭不忘”,“亦为表示助华运动非五分钟之热潮,将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素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人“一碗饭”足以引起好奇心理,“故具有不可思议之吸引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查封的极其严格,募集的物资很难运转到国内,此时,早已潜伏于香港的“大商户”华润,帮上了重要的大忙,借助商人的身份掩护,华润克服艰难险阻,通过各种渠道,把捐款及物资送到了抗日前线。为国母宋庆龄“一碗饭运动”运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表于2013-11-26

华润克服艰难险阻,通过各种渠道,把捐款及物资送到了抗日前线。为国母宋庆龄“一碗饭运动”运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发表于2013-11-26

向宋庆龄致敬 向华润致敬!!

发表于2013-11-27

致敬

发表于2013-11-27

运输物资,那时候也很危险的

发表于2013-11-27

这种好的行为必须弘扬 必须支持噻

发表于2013-11-27

正能量 

发表于2013-11-27

x现在的中国缺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发表于2013-11-27

难怪从小商号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魄力

发表于2013-11-27

华润现在有很多产业都是行内的佼佼者了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