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韩令国:建言两会:房地产该如何调控

发表于2010-03-04
《我很清楚,此文或等于废纸,政府不会采纳,但是这不仅是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国如何在经济上真正崛起的问题,所以必须说,这是一个爱国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也许笔者心中很凄凉,但是比笔者心里更凄凉的是无数的天下苍生… …》

在谈房地产该如何调控前,需要明确房地产的属性,在全球发达国家经济体中,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的基本没有,只有建筑业是全球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因此看,中国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是一个错误的抉择,因此2003年的18号文是房地产调控的关键,也是破解房地产与民生问题的关键。

发表于2010-03-04
从经济角度衡量房地产业可见,房地产是当前阻碍经济崛起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30年来的前20年中,中国经济依靠的不是房地产,而是资源优势,实际上是依靠贱卖资源,而当前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的时代,中国资源进口的依存度已经高达50%,由此看,贱卖资源拉动经济的方式理应终结,坚决不该继续以剥夺后代人生存需求的资源来维系经济,因此靠低附加值生产地位的出口经济也不该持续,我们应做的应该是如何有效利用当前最大资源改善民生,而绝不是依赖出口创汇却造成近10年时间内有26%劳动者报酬没有增长的发展模式。
发表于2010-03-04

为何当前国民无法消化轻工业的过剩产能,造成实体产业出现产品过剩的现象,根源在于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占据的当前百姓大部分生活成本,而30年来人均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力逐渐被上述三项挤压,造成消费比例越来越小的局面,从此看,房地产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民生,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给予民生的只是生活质量的下降与压力增大,这一切又造成实体产业市场萎缩,随后转嫁到人均收入低下,是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经济发展瓶颈。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拥有13亿人的超级消费市场为何无法拉动内需?这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今后必须改善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善?只有释放需求,如何释放需求,只有减小百姓的生存压力,提高可支配力,因此,住房、医疗、教育这三项的改革必须深化,而且要重新更改居民消费格局,只有如此才能将有效的资源利用好,用资源配置来改善民生,否则经济发展的最后成果只是GDP增长,与民生幸福指数下降。

发表于2010-03-04
 数据可见,自09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上涨50%以上后,居民生活质量在急速下滑,市场消费品中除政府以补贴方式拉动的汽车、家电销量上涨外,其它产品销量均未见提高,因此物流业效益也非常低下,这说明真实的消费市场很脆弱,市场消费力很低下。从09年全年进出口数据分析可见,全年实行6000亿出口退税政策后,净出口对GDP的拉动是负3.9,等于赔钱6860万人民币,是拿百姓的纳税钱在补贴外需市场,而以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为主的轻工纺织业中部分企业的劳动者报酬同比08年下降了20%,这说明政策补贴出口实际上并未改善经济质量,也没有达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目的,因此,中国出口已经可有可无。

发表于2010-03-04
从劳动力就业角度看,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带动了就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何会对出口高度依赖,根源在内需市场,如果内需市场消费力充沛,那么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需,也不至于造成出口赔钱与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局面,更不会因此造成恶性循环。所以释放内需是中国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唯一支撑,正因此,必须减除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对内需消费的挤压。
发表于2010-03-04

这样一来就非常明确看到以房地产作为支柱的错误,按当前城市化进程看,房地产从表面看是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实质上是在为经济添堵,一旦所有人都为房子而拼命储蓄,那么内需就彻底丧失,解决就业就只能依赖外需,外需市场依存度过高,注定会招致政策打压,从2000年至今,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打压已经超过150起,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样的局面在今后还会更加严峻,说明中国依靠低附加值的出口业将在更加艰难的情况下挣扎,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我们可以不需要外需,只要搬掉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山,中国的市场消费力将是世界第一。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加人均收入都会很容易完成,消费市场扩大,服务业等行业就会发展起来,税收自然会增加,GDP的质量自然会更好。

因此房地产调控第一要做的就是取消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地位,政府放弃以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取向,然后将房地产的投资与投机属性去除,为什么要怎样做,原因很简单,目前18亿亩耕地红线日渐危险,原因在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在房地产具有投资属性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最终炒房者与投机者占据过多资源,造成城市住房日益紧张的现状,催生刚需族群体壮大,这可能是经济的致命死结,正如前面所述,所有人都去储蓄买房,没有人有能力消费,消费份额逐渐缩小,内需逐渐萎缩,最终造成对外需的高度依赖,进而发生一些列连锁反应,最后反馈到人均收入,形成经济死结。因此,想持续、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经济,必须取消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并取消商品住宅的投资属性,让商品房只具有居住属性,所有经济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发表于2010-03-04

那么如何去除商品房的投资属性,又能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以及保障系统工程的完善以及快速完成城市化进程呢?很简单,我只举三个方案足以。

首先,遏制投资性需求,将个人世界平均人居面积之外的二套房转让市场差价按100%征税,以这部分财政建设保障住房,从目前全国140亿平方米以上商品房市场中有20%以上住房属于二套房的标准看,二套房面积至少30亿平方米,从09年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上涨50%比例计算,至少将征收到3万亿(实际上可达6万亿以上),房价继续上涨,可征收的税费就会更多,因此只要开征此税,便能遏制房价暴涨。

发表于2010-03-04
 那么其中不流转的商品住房怎么办?开征资源超占税,按世界平均人均居住面积计算,超占面积一律收以重税,例如产权70年,就按每年5%收取超占税,如此下来,几乎100%投资者都不会继续炒房,房价自然平稳回归民生。

其次,在有了这些税收资源后,全力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20%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住房问题,同时受房价平稳减轻刚需层生活成本后,释放出的大量消费力,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拉动就业并提高人均收入,完成低收入人群向中高收入人群的转变,注定大量减小低收入群体规模,保障性住房的财政压力也相对减轻。再从新进行医疗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与区域间医疗保障差异,从神木医疗保障模式看,人均医疗保障负担只需300元/年左右,整个数字目前全国人民都可以承受,解决掉医疗保障后,再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首先从教育资源着手,将京沪广深等70个大中城市高校分流,对教育资源分流,将中小城市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科学发展角度看,教育资源优势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是毋庸质疑的,因此只要解决好医疗差异与教育资源差异,大中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就会随资源分散而自动分流,对购房需求就会大大缩小,轻而易举就可以减轻城市居住负荷压力。

发表于2010-03-04
最后,城市化人群在城市购房后,原户籍所在地收回其原有承包田,进行再次流转,全家庭搬迁至城市的居民,政府收回当地宅基地,以耕地易换方式解决其他农村居民宅基地问题,可最大化集约使用土地,保障耕地利用率。同时减少政府财政中的行政费用支出,从政府臃肿的结构中深化改革,缩减政府人员数量,以09年6.8万亿财政收入还赤字7000多亿的财政层面看,政府消费过高,其根源在于人员配备过多,从简单的国家统计局人员配备看,一个正局长,5个副局长,加上党委等部门,不做事的领导人员多达13个,为什么说这群人不做事,从经济数据便可一见分晓,所以人员多不一定能办好事,必须裁员。政府人员减少后,财政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同时随着房地产稳定,居民消费力的提升,税收会大幅增加,即解决外需与内需失衡问题,又将资源利用到了民生之上,还有盈余力量解决产业调整问题,最终完成整个经济体的资本累积,同时也完成藏富于民的转变。

当然,这需要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而不是继续保持现在的管理型,因此,化解房地产难题的最佳办法就是政府内部分化,先拿自己开刀,除此之外,别无它路。这是唯一出路,无论当前能否改观,最终都会走到这条改革的路上,早一日,经济能早一天好转,晚一天,经济危局就加重一层,这完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无法改变,也没有其它选择。

新年到来之际,给全国人民拜一个早年!

先祝中国能够强大,再祝百姓能够幸福,其次祝全国媒体从业人员新年快乐,正是有了大家的勤劳与努力,社会才会有今天飞速的发展与变化,各个媒体将是今后国家兴旺的第一推动力,所有从业人员都是为中国兴旺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历史将会铭记一切,后人也将在史册中为所有人留下光辉的一笔!
发表于2010-03-04
可能又出台什么文件了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