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徐宪平:建立居住证制度 教育就医与居住年限挂钩

发表于2014-03-2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称,我国将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镇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具体举措:

 

第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矛盾。也带来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问题突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些风险隐患。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地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第二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

 

从城市群布局看,我国东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持续发展的压力在加大,而中西部资源(8.15, 0.00, 0.00%)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的潜力尚有待挖掘,从城市规模结构来看,部分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综合在能力的矛盾在加剧。但一些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些城区摊大饼式的扩张,空间开发无序,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导致城镇建设粗犷低效,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加重,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既不利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加快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意,未来中国城镇化率即使达到70%左右,仍然将有4—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相辅相成,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统筹协调,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的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的家园。

 

第五:要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现行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固化着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

 

对于这个问题及其措施,你怎么看?

发表于2014-03-24

现行体制对社会发展、民主进步的好处在哪?

发表于2014-03-24

城镇化把农民变为居民,他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是不能回避的

发表于2014-03-24

追求城镇化,更应追求居民生活的和谐、幸福

发表于2014-03-24

核心是就业机会

发表于2014-03-24

希望说到做到!

发表于2014-03-24

该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是靠国家去投钱瞎搞

发表于2014-03-24

俺理解高层提出的城镇化是把农村的生活环境建设成城镇的标准,而不是把农民搬到城镇。

发表于2014-03-24

感觉就是橄榄球型的城镇化

发表于2014-03-24

城镇化进程必须合乎中国实际,必须以不荒废中国的农业发展为前提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