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5亿成说得出口的起步价 国产电影票房是如何疯狂起来的

发表于2013-05-23

刚刚进入2013年,《泰囧》就曾创下的12亿的票房奇迹,《北京遇见西雅图》的5亿票房之后,《致青春》的票房成绩也已超过6.5亿,对于中小成本影片,5亿票房已经成为说得出口的起步价,中国电影也进入疯狂生长的青春期。

发表于2013-05-23

1.十年院线铺设价值释放

院线制改革走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根据艺恩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银幕数量从2002年的1834块增长到2012年年底的13118块,截止到2013年4月底,中国的银幕总数已经超过15000块,而2013年底有望达到2万块,届时,市场总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5%左右,而今年的票房增量也是院线不断扩容的效果体现。

 

发表于2013-05-23

2.排片侧重点转移,进口片和国产片此消彼长

2012年新增的进口片份额一度把国内的电影市场陷于混乱,国产中小成本影片多次与强势进口大片正面交锋,但院线在排片策略上经过一年的经验积累和调整,国产片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释放。

过去的5个月,在中影和华夏对于进口片的市场调节中,进口片和国产片此消彼长,原属于贺岁档的国产影片推后到今年年初上映,而进口片方面,除了《钢铁侠3》之外,少有强势进口片进入,并没有对票房市场形成足够的覆盖和冲击,而见识过了好莱坞式流水线产品的观众,对于进口片更多的感受是“没有失望也没有惊喜”。如此以来,上半年国产片也得到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发表于2013-05-23

3.导演的更新换代与观众的更新换代相互契合

在艺恩咨询对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个城市的影院观众调查中,《西游降魔篇》的观影平均年龄为29.3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3.5%,《泰囧》的观众平均年龄32.84岁,观众的学历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41.6%,整体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然而从《金陵十三钗》到《一九四二》,观众对于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的大片模式产生明显的审美疲劳。而徐峥、薛晓璐、赵薇等青年导演与观众有相似的经历,他们也脱离过去的大片模式,搜索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中小成本国产片类型,观众也更愿意为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买单。

 

发表于2013-05-23

4.导演和制片人的话语权归位

电影制片人是一部电影作品的项目经理,他们比导演了解市场对于影片的需求,也需要为投资人负责,但上一代导演对于电影项目的强势介入中,以制片人为中心的项目操作模式一直都未形成,电影票房表现很多时候只能听天由命。

但在《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等几部票房成功的案例中,陈祉希、江志强、关锦鹏等制片人对于电影项目的把控力度在导演职责的回归中滋长,两者的话语权搭配归入正规,影片的市场变现也更趋于稳定,制片人的主控模式开始成形。

 

发表于2013-05-23

7.观众看电影的习惯改变,观影频次增加

去年创造了票房奇迹的《泰囧》就像一个市场引爆点,它曾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更多的潜在观众,但现在,年轻一代观众正在更频繁的走进电影院。

根据艺恩咨询EBOT日票房智库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在2006年仅收获0.89亿观影人次,但2012年这个数字为4.67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5%,到2013年,仅第一季度观影人次就已达到1.45亿,同比去年增长35.28%。

 

发表于2013-05-23

8.团购、APP等多种投票渠道,电影票更平价

团购电影票、自动售票机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渠道。艺恩咨询针对2013年电影票网络购票在北京市开展的调研数据显示,从观众近三次看电影购票的主要方式中,网络团购的购票方式占比接近50%,通过影院网站、电影购票网站购票的观众占比在10%以上,2012年电影票团购市场为电影票房贡献了近27亿元。

 

发表于2013-05-30

真心是起步价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