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组图:香港电视业四十年

发表于2013-10-24

香港电视业伴随着香港经济与文化影响一路走来,对于香港本地人,尤其亲身经历其兴衰的人来说,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有关香港电视产业的话题近年更是特别触动港人内心。

 

虽然素有“文化沙漠”之称,但实际上,香港的电视产业曾一度非常辉煌。过去40年,以TVB为代表的香港电视业推出的节目、明星、创意,在整个亚洲都具有标志性的地位;港剧更以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创意在华语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如此辉煌的电视产业和电视文化的景象,如今在香港已难再现,而本土电视产业所显示出的种种弊端,在港剧一路唱衰声中,更被不断诟病。

发表于2013-10-24

香港为外界所熟悉的,是TVB和亚洲电视(ATV)两大免费电视台,自从1978年免费电视台佳艺电视倒闭之后,两大电视台支撑至今。尽管今日TVB一家独大,但若要追溯香港电视产业的历史,ATV才是最早的一家电视台,亦曾创下无限辉煌。但随着几次易手,出品水准愈来愈差,早已完全无法和TVB抗衡。甚至ATV自己也没有尝试改善的意图,今年年初,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做过一次调查,ATV就被批评经常回放旧片,以及新闻报道偏颇等。李志提起ATV,最直接的反应是:“现在还有人看吗?”

发表于2013-10-24

黄金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如同香港的经济,这里的电视工业也进入黄金时期。此时的ATV与TVB实力旗鼓相当,两虎相争,得益的是整个电视业。

发表于2013-10-24

上世纪80年代剧集《霍元甲》

李志到现在还能记得亚视上世纪80年代剧集《霍元甲》的一些镜头。“其实刚来香港时,我们家反而看亚视还多一些。每天开电视,也没什么好选。但那个时候两家电视台很多剧都好看。”

 

2013年10月24日09:47腾讯财经

发表于2013-10-24

承载着港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港剧这一时期在内地声名鹊起。彼时的内地节目,口味单调、制作水平落后,港剧则打开了内地年轻人的想象窗口。很多中年人直到今天,提起83版“射雕”,仍然赞不绝口。这一时期的港剧,成了几代华人的集体回忆。

发表于2013-10-24

韩剧进入市场

发表于2013-10-24

录影厂里一日两班制作团队24小时轮流转疲于奔命,制作的电视节目千篇一律,TVB被诟病“死气沉沉”。网上有人总结每部港剧必用的“TVB体”,诸如“做人最紧要是开心”、“煮个面给你吃吧”等,这些曾经温暖几代人的台词,因为长达数十年的滥用,成了港剧的经典笑点。

发表于2013-10-24

2011年的TVB,因为一部《天与地》,少了那么一点沉闷。

 

李志一家不太喜欢这类型的电视剧。不过有朋友极力推荐,李志在重播的时候静下心来看了一些。

 

周旭明与戚其义创作的《天与地》在网上口碑极佳,被认为突破了多年来港剧的千篇一律,“足以秒杀今年TVB所有剧集”。但正是这部剧,收视率却节节败退。TVB高层曾将这部剧“压箱底”两年,正是担心收视率问题。

 

《天与地》这个尝试说明,独大的TVB并非全然没有危机感。首要的危机来自广告。“全盛时期全港七八成人看TVB,现在两成人看,所以它的广告额会下降。再往远点看,当老一辈的广告人退了之后,新一辈对新媒体接触更多,看你才两成人看,干脆不买你的广告。”冯应谦表示。

发表于2013-10-24

本地之外的竞争则是更明显的危机。比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TVB的制作并非没有提高,但冯应谦认为观众的电视标准也在提高。“你看内地电视剧提高了那么多,《甄嬛传》那么大制作,香港怎么比?”更不要说海外市场更大的台剧和韩剧。

 

周旭明曾在媒体上批评TVB剧集水平停滞20年,亟待变革。“这么多年以来,TVB一直是香港电视文化的代表,TVB不是没有尝试改变,而是一直没有方向。”

发表于2013-10-24

电视与电影业

 

香港电视产业的没落,改变的不仅是电视业。

 

2013年10月24日09:47腾讯财经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