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节目"职业观众"日薪八百 哭泣姐陶醉哥不易做

发表于2013-03-07

《我是歌手》的大热让哭泣姐、陶醉哥等人遭遇网友非议,“相信综艺节目中观众的眼泪,真是很傻很天真。”实际上,如今无论是电视谈话类节目,还是真人秀,除了台上的表演者,一个主角逐渐浮出了水面——“职业观众”,他们或恰当地鼓掌、举灯牌,或是大哭、大笑,都为活跃现场气氛贡献不小。负责招揽职业观众的小头目黄某对本报记者称,这些人可不是白请的,“日薪大概50元起步,形象好、表情生动、卖力的最高可拿到800元”。而综艺节目《妈妈咪呀》的宣传负责人说使用“职业观众”源于对节目的不自信,“演得过分是对节目的伤害”。而电视专家谭天称“这个传统需要变更”。

发表于2013-03-07

现象诡异:哭的都是同一个人

“我站在这里,只想对某某说,我现在只想站在这个舞台上为你唱歌,我很爱你。”舞台上,一位选手流着泪说道;台下,观众被感动得连连抹眼泪。打开如今的荧屏,这样的画面和“台词”很熟悉。

发表于2013-03-07

幕后揭秘:

外形好表现欲强就能坐到前排

在行内,这一配合现场表演做出超级默契表情的人被称为“职业观众”。黄先生是一家专门为电视台提供“观众”服务的公司老总,俗称“群头”,他手下还有十几个拿固定工资的“正式员工”。他说,很多节目需要职业观众来“捧场”,尤其是刚创办不久的节目。与普通观众不同,这些人是有钱拿的,当然,他们也要按照节目的安排进行“感动”、“鼓掌”、“大笑”等表演。

发表于2013-03-07

十年前,16岁的他开始被安排去做观众。他最初参与的节目是央视的《正大综艺》,“跟早些年每人每场只需30元的报价不同,现在报价至少要50元,而且是按每场录制时间不超过8小时计算的,如果超过了,每小时要加收10元。”此外,其收入也和他们的“表现欲”和“外形”成正比。不少节目会要求找一些漂亮的女孩坐在靠前的位置,以方便摄影师抓拍,这些负责“养眼”的职业观众,每人每场最少能赚200元。另外一些需要登台表演节目组设定内容的职业观众,比如在民生类节目中上演“一哭二闹三晕倒”的“嘉宾”,每人每场则能赚到500至800元不等。

发表于2013-03-07

业内声音:

演得过分是对节目的伤害

接受记者采访时,综艺节目《妈妈咪呀》的宣传总监李虹直言,“职业观众”的出现源于电视人对节目内容的不自信,“有了这个起码保险系数很高,而且也很方便,台上台下总是很热闹的。”但她也承认,观众的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都越来越高,小细节就能看出大问题,所以有时候会经常被观众戳穿漏洞,大家越来越聪明,经验越来越老到,不会很容易掉入节目组的设计,“真人秀最重要在真。离开了这个点,对节目是有不好的影响,所谓过犹不及就是如此。当然不排除观众的感受是千奇百怪的,但过腻的手法一再出现就不好了,变成了工厂里的流水产品,这对于节目形象是打折扣、有伤害的。”

发表于2013-03-07

针对《妈妈咪呀》受到“职业观众”的质疑,她说:“我们的表演嘉宾都是当了妈妈的,她们的经历确实坎坷,而且和母亲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台下的观众很多也是当了妈妈的,这样一个特定人群会有很多心理共同点,因此现场情绪气氛的共鸣是可以理解的,它不单是一个人的事情。不过,如果观众觉得表演过了,就是对我们的提醒和敲打,说明还需要再提高,细节要更注意。”

长期研究电视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谭天指出,职业观众是一个传统,“这可能是一个双面的问题,节目或者大型晚会都会有现场导演指导观众,这也是传统电视制作里的一个环节,但电视行业在转型,面对更加挑剔、精明的观众,这个传统是否需要保持?或者可以变更?大家都喜欢砸钱去国外买版权,可手里还揣着传统不放,要做真正的真人秀,而不是故意作秀。”

上一页|1|
/1页